环保型蓝光QLED的创新突破:开启高分辨率显示器新纪元
问:什么是量子点与QLED?
答:量子点是一种尺寸在1纳米到100纳米之间的超小半导体纳米颗粒,通常由锌、镉、硒和硫等元素组成。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具有“量子限域效应”,即当半导体材料的尺寸缩小到一定程度时,其能带结构会从连续变为离散的电子能级,从而导致其光学和电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。这种特性使得量子点在受到光或电激发时,能够发出特定波长的光,且其发光颜色可以通过改变颗粒的尺寸、形状和组成来精确调控。此外量子点还可以直接用于制造量子点LED(QLED),这是一种基于量子点电致发光原理的新型显示技术。在QLED中,量子点被夹在两个电极之间,当电流通过时,量子点会发出特定颜色的光,从而实现显示功能。QLED具有超薄、高色域、可柔性、高对比度等优点,被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的有力竞争者。
引言
在显示领域,蓝光量子点发光二极管(QLED)的研发一直备受瞩目,但传统蓝光QLED存在效率低、稳定性差等问题,严重制约了其在高端显示领域的应用。近日,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成果在《自然》上发表。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环保ZnSeTeS量子点,这种量子点具有均匀的成分和近乎完美的光致发光量子产率,能够实现高效稳定的纯蓝光发射。
基于这种量子点的QLED在效率和稳定性方面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其外部量子效率(EQE)高达24.7%,在100 cd cm2亮度下,操作半寿命接近30,000小时,与先进的含镉蓝光QLED相比毫不逊色。这一突破性的进展不仅解决了蓝光QLED长期面临的效率与稳定性难题,更为环保型显示技术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。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应用,我们有理由期待,在不久的将来,更加清晰、明亮且环保的显示屏幕将走进我们的生活,为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。
第一章 QLED的环保与性能难题
量子点发光二极管(QLED)通常依赖于一种称为量子点的纳米晶体,而传统QLED的制造往往使用有毒的重金属,这不仅对环境造成负担,也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。尽管近年来在开发无重金属的量子点LED方面取得了进展,但它们的整体性能,尤其是蓝光发射的性能,仍落后于使用重金属镉的量子点LED。
第二章 ZnSeTe量子点的挑战
锌、硒、碲(ZnSeTe)合金量子点作为一种环保替代品,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。然而,在合金合成过程中,硒(Se)和碲(Te)原子的反应性不平衡,导致Te原子在量子点中的分布不均匀。这种不均匀分布使得量子点发出的光谱较宽,并且在量子点的“堆叠”纳米结构中产生缺陷,从而影响QLED的运行和稳定性。此外,Te和Se吸引电子能力的差异使得相邻的Te原子形成“等电子中心”,这些缺陷通过电效应降低了QLED的颜色纯度。
第三章 创新策略与突破
为了克服这些挑战,研究团队将硫与有机磷化合物三苯基磷酸酯(TPP-S)结合,引入到ZnSeTe量子点的前驱体中。这一策略带来了多方面的好处:
1. 平衡反应性:TPP-S平衡了阴离子前驱体的反应性,促进了Te和Se在量子点中的均匀分布。
2. 抑制等电子中心:硫原子通过重新分布电荷载流子,抑制了相邻Te原子形成的等电子中心,从而减少了颜色纯度的损失。
3. 提升结构稳定性:引入TPP-S消除了堆叠缺陷和氧相关缺陷,并增加了量子点中原子排列的方式(构型熵),进一步提升了量子点的结构稳定性和性能。
终章 卓越性能与未来展望
通过这种创新策略制备的ZnSeTeS量子点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:
1. 高外部量子效率:达到了24.7%,与商业化的镉基QLED相当。
2. 窄发射波长分布:在460纳米中心波长处的发射波长分布宽度仅为17纳米,确保了高颜色纯度。
3. 长寿命:在100坎德拉/平方米的亮度下,运行寿命长达29,600小时。
这些性能指标的提升,使得ZnSeTeS量子点在环保型蓝光QLED领域具有很大的竞争力,为下一代高分辨率显示器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。尽管目前这种蓝光QLED在运行稳定性上仍略逊于有机LED等非ZnSeTe基商业产品,但研究团队已经认识到进一步增加构型熵、优化Te分布以及拓展策略以提升绿光和红光ZnSeTeS量子点性能的重要性,为加速ZnSeTeS基QLED的商业化应用奠定了基础。
相关链接: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s41586-025-08645-4
https://www.nature.com/articles/d41586-025-00640-z
https://baikitv.com/qled-vs-oled-vs-mini-led-mana-yang-terbaik-untuk-anda/
撰稿|潘一洋
指导丨刘玉龙
编辑丨陈治光